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鳳凰網
鏈接:https://i.ifeng.com/c/8jmG4wqrIJ0
日期:2025-05-30
5月25日,在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一帶一路’,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平臺攜手印度尼西亞政府及有一德基金會(UID)等合作方在雅加達共同舉辦的“首屆全球企業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峰會:更好商業、更好世界,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活動上,格林美試點標桿項目合作方代表日惹UNU大學Widya校長和萬隆理工學院Tatacipta校長共同推介“GEM-ITB-CSU”中印尼聯合研究實驗室與“日惹UNU大學-GEM”中印尼未來冶金學院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開華發布了兩項在印尼落地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項目,專注于推動低碳創新技術發展,即“中國——印尼新能源材料與冶金工程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以及與印尼UNU Yogyakarta共建的GEM未來冶金學院項目項目。
格林美試點標桿項目合作方代表日惹UNU大學Widya校長和、萬隆理工學院Tatacipta校長、中南大學郭學益副校長共同推介項目
許開華董事長等聯合國契約組織高級別委員會成員、萬隆理工學院代表于中印尼聯合研究實驗室前合影
萬隆理工學院Tatacipta校長向許開華教授和GEM對ITB的真摯支持和貢獻表達衷心的感謝。他強調,中印尼聯合研究實驗室使ITB在冶金和新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飛躍,并希望通過“GEM-ITB-CSU”三方合作在“一帶一路”標桿前沿項目發布,促成未來大學與產業之間的更多合作。
許開華介紹,2024年8月28日,格林美投資3000萬美元,聯合萬隆理工學院、中南大學建設的“中國——印尼新能源材料與冶金工程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該實驗室配備了 300 余套來自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世界一流研究實驗設備與檢測儀器,能有效開展各種礦產資源提取、新能源材料合成、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環境治理等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依托印尼本土化人才團隊,格林美攻克高鎂紅土礦處理難題,并在“紅土鎳礦濕法冶金+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領域形成覆蓋全工藝流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中印尼聯合研究實驗室從簽約到建成僅用8個月,由兩個工程技術中試研究中心與12個研究室組成,致力于推動印尼冶金礦業的工程技術研究水平走向世界一流,并成為印尼高技術研究基地與高級人才培養基地。聯合研究實驗室僅運行6個月,在印尼申請專利超100項,許開華表示,到2030年,聯合研究實驗室將計劃產生3000項本土專利,全面實施印尼礦業技術本土化。
延續該聯合實驗室的成功經驗,2025年1月22日,格林美與印尼UNU Yogyakarta共同簽署“關于推進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合作建設世界一流的未來冶金學院,致力于迅速把UNU Yogyakarta冶金專業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行列。該項目再一次創造中國印尼科技文化合作與交流的亮點模式,將中印尼的科技文化交流根植于印尼當地,促進印尼教育的發展與繁榮。
日惹UNU大學Widya校長介紹,“中印尼未來冶金學院”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專注濕法冶金學科教育、研究與政策制定的頂尖綜合中心,由中印尼政府共同支持,并與世界一流的城市礦山開采與綠色濕法冶金企業格林美聯合創辦。他表示,這是為培養下一代冶金專家和專業人才做出的開創性努力,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知識融合和可持續發展來加強國家乃至區域和全球冶金工業。日惹UNU大學衷心感謝許開華教授和GEM的慷慨支持,相信這項倡議能夠推動冶金教育和中印尼兩國工業可持續發展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許開華表示,印尼擁有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是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他深信,與印尼共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有助于推動印尼礦業向綠色、高效方向轉型,減少傳統冶金行業的環境影響,符合全球低碳發展趨勢,此外還將有助于提升印尼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技術能力,為印尼培養高素質本土人才。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駐華代表劉萌女士表示,格林美與印尼的人才培養項目合作是“一帶一路”行動平臺上企業推動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中華智慧,是企業積極踐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未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一帶一路行動平臺希望為更多企業攜手合作搭建國際舞臺,共同促進區域和全球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