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
來源:新華財經
鏈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4530639.html
日期:2025-09-05
2025年上半年,格林美主營產品產銷量實現逆勢增長、鎳資源自主產出創歷史新高。從遠赴印尼布局綠色新能源正極材料全產業鏈,到如今加速建設印尼國際綠色工業園區(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ial Park,以下簡稱IGIP園區),格林美“把紅土鎳礦投進去,把電池材料煉出來”的愿景已經落地,這不僅是格林美技術理念的成功,更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上積極擔當作為、發揮建設性作用的縮影。
新華財經北京9月5日電(記者劉玉龍、郝菁、王釗)2025年上半年,格林美主營產品產銷量實現逆勢增長、鎳資源自主產出創歷史新高。從遠赴印尼布局綠色新能源正極材料全產業鏈,到如今加速建設印尼國際綠色工業園區(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ial Park,以下簡稱IGIP園區),格林美“把紅土鎳礦投進去,把電池材料煉出來”的愿景已經落地,這不僅是格林美技術理念的成功,更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上積極擔當作為、發揮建設性作用的縮影。
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新華財經等媒體開展“我在‘十四五’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多角度展現千行百業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的發展成果。記者深入格林美調研了解到,近年來,格林美以“科技+文化”柔性出海模式深耕印尼,通過技術賦能、產能共建、文化融合、生態協同的深度布局,以“綠鎳”創新技術激活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協同新引擎,讓“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理念照亮更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把紅土鎳礦投進去,把電池材料煉出來”
過去幾年,在新能源汽車增長的拉動下,三元動力電池用量迅猛增長,從而帶動了鎳資源的需求大爆發。
“格林美在印尼的布局始于對關鍵金屬資源的戰略考量。”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說,鎳作為三元動力電池的關鍵元素,對續航里程8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至關重要。而印尼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成為格林美的“戰略要地”。
圖為格林美印尼青美邦紅土鎳礦直接生產“MHP-硫酸鎳晶體—電積鎳—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全產業鏈園區(受訪企業供圖)
鎳礦資源主要以硫化鎳礦和紅土鎳礦為主,而硫化鎳礦經過近百年開采,資源面臨枯竭壓力。為滿足新能源材料對鎳的需求,人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鎳資源儲量豐富的紅土鎳礦。
然而,紅土鎳礦品位低,鎳含量一般在2.5%以下,其中的鐵、鎂、鋁等含量往往達到50%以上。如何把儲量豐富、含鎳量低于1.5%紅土鎳礦煉成電池使用的鎳原料,技術難度大、投資門檻高。
格林美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張坤介紹,采用國際流行的火法冶煉生產鎳原料的工藝適配度低,而傳統濕法冶煉處理能力有限。2022年,格林美成功突破高壓酸浸(HPAL)工藝技術及裝備瓶頸,攻克了含鎳1.2%以下的低品位紅土鎳礦提煉的世界級難題,并建立獨立的技術體系、人才體系與裝備供應體系。格林美通過創新技術挖掘印尼紅土鎳礦,合理利用低品位鎳礦石,實現鎳鈷錳一起提取,極大提高了開采效益。
“在高壓酸浸(HPAL)工藝技術誕生前,印尼含鎳1.2%以下的低品位鎳礦一直沒有被良好利用,甚至被直接舍棄,現在利用率大幅提升;印尼原來大部分的鎳礦用于生產不銹鋼、鎳鐵合金,現在可以用HPAL濕法冶煉工藝直接生產新能源電池材料,幫助印尼直接從傳統冶煉時代跨越到新能源時代;印尼原來的技術無法從紅土鎳礦中提取伴生鈷,有了格林美等諸多公司的技術加持,印尼已變成世界第二大鈷生產國。”格林美集團高級副總裁、格林美印尼青美邦總經理彭亞光說,這項技術的成功證明格林美在濕法冶金領域“敢啃硬骨頭”,在紅土鎳礦濕法冶金工程技術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75.6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8%、13.91%。
在嚴峻復雜的全球環境中,格林美業績創歷史新高。對此,許開華表示,基于過去幾年業務布局,公司2025年上半年關鍵金屬資源循環利用業務、動力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業務、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體現出優秀協同效應,從而促進產銷量實現逆勢增長。
——“中國技術+印尼鎳資源”聯盟合作互利共贏
“十四五”期間,格林美持續深化全球聯盟合作模式,主動與全球上下游建圈造鏈,與全球優勢產業鏈形成深度互信的聯盟關系。在印尼,格林美推動首個印尼企業控股的紅土鎳礦生產新能源材料的企業“誕生”,互相成就。
圖為青美邦工業園區ESG項目設備(受訪企業供圖)
2023年10月,格林美輸出技術,在時任印尼總統佐科的見證下,與印尼本地礦主默迪卡成立ESG合資公司,成為印尼歷史上第一個由印尼本地礦主主導高質量開發鎳資源生產新能源材料的公司,推動中國技術與印尼資源的深度合作,實現“取得與給予”的平衡。
2024年11月,在印尼總統普拉博沃的見證下,格林美與淡水河谷印尼公司(PT Vale Indonesia Tbk)簽署了年產6.6萬噸鎳的電池原料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規劃建設全球第一個近似零碳的世界一流綠色鎳資源產業園。
格林美還積極推動中國裝備在紅土鎳礦濕法冶金的實踐應用,已實現高壓釜、閃蒸閥、大容量壓濾機等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開發,合作開發的新型沉淀劑配套裝置也已投入使用,關鍵和核心設備的國產化率超過90%,大幅降低設備投資與維護成本,為全球紅土鎳礦濕法冶金行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截至2024年底,格林美在“紅土鎳礦濕法冶金+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領域已形成覆蓋全工藝流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累計在印度尼西亞、中國、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主要國家/地區布局專利申請668件。格林美在印尼的產業布局已具備明顯技術優勢:
——公司在印尼的青美邦HPAL項目完成三期建設及工藝升級,鎳金屬年產能實現15萬噸滿產(全球HPAL項目前二位),關鍵能耗指標降低10%以上。
——自主聯合研發的新型鎳鈷沉淀劑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氫氧化鎳鈷(MHP)產品噸沉淀成本下降10%以上,鎳鈷綜合品位提升至46%(行業基準44%)。
——突破紅土鎳礦濕法冶煉含錳尾渣中有價金屬回收技術,成功制備超高純電池級四氧化三錳及電積錳,為尾渣高值化利用與新能源材料綠色轉型提供關鍵支撐。
圖為“印尼政府-格林美-中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班學生在中國-印尼新能源材料與冶金工程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工作(受訪企業供圖)
“公司在印尼鎳資源實踐的成功是中國企業工程技術與中國裝備創新的巨大成功。中國企業有技術、有使命、有擔當,正以‘科技+文化’的柔性出海模式造福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許開華說。
格林美公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印尼鎳資源項目產出鎳金屬43977噸,同比增長112%,鎳資源自主產出創歷史新高。同期,格林美自產伴生鈷金屬3666.6噸,同比增長125%,有效對沖剛果金長達6個月的鈷禁運,滿足了全球鈷產品的核心供應,捍衛公司在全球鈷原料禁運這一“黑天鵝”事件背景下的公司市場信譽。
張坤說,格林美已成為全球少數掌握紅土鎳礦低碳冶煉方案的領先企業,更憑借“技術迭代快、產業化周期短、綜合成本優”的硬實力,在印尼千億級鎳資源開發競爭中占據技術優勢,奠定新能源電池材料供應鏈的核心壁壘。
——開啟建設海外綠色產業園區新征程
展望未來,格林美的全球綠色征程仍在加速。
2025年以來,格林美重點推進與淡水河谷印尼公司、韓國ECOPRO等共同投資的印尼國際綠色工業園區建設。這是由印尼企業控股的印尼第一個世界一流的綠色鎳制造園區,將成為印尼鎳資源綠色轉型標桿性ESG園區,引領印尼鎳工業綠色升級,滿足全球新能源產業對綠色鎳的需求,按照“生產、生態、生活”三融合模式,建設近似零碳園區。
圖為印尼國家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與格林美6.6萬噸鎳金屬濕法冶煉綠色項目框架協議簽約現場(受訪企業供圖)
今年8月,印尼國家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與格林美簽署《Danantara與格林美6.6萬噸鎳金屬濕法冶煉綠色項目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綠色鎳資源領域深化合作。
許開華表示,格林美將與印尼本土優秀企業一起,組合資源、資本、技術與市場等優勢,把IGIP園區打造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鎳及下游產業鏈綠色園區,切實提高印尼鎳資源下游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
“IGIP園區是全球范圍內最能引領印尼未來產業發展的綠色方案,我對格林美與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印尼優秀企業的合作充滿信心。”印尼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董事總經理謝佳音說。
千帆出海,合作共贏。未來,格林美將繼續聚焦產業、市場與資本的全球化布局,在打造綠色鎳資源標桿園區的同時,積極探索動力電池回收與關鍵金屬循環業務在全球的發展空間。
編輯:王媛媛